-
联系电话:(+852) 2385 0868
-
客服邮箱:cs@jrjr.com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
公司地址:香港新界荃湾杨屋道 8 号如心广场 2 期 21 楼全层
金荣APP下载
Android:v4.9.22 iOS:v1.0.1
编者按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从国家层面为西安加快发展带来战略机遇,也提出了以西安为中心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全新课题。
在加快西安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承载区西安经开区,近年来,实体经济活力不断迸发,科技资源要素加速聚集,一个个拥有优势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汇聚成“科技生产力”集体爆发。
2011年,经开区成为全省首个“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5亿元,总量全市第一;以中小科技企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7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2.5%,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总量扩张、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良性运行,无不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探索实践紧密相关。
一个“以科研院所为引擎,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科技园区承载,高端人才驱动,创新平台支撑,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方向”的统筹科技资源思路和途径在实践中日益清晰。
本报讯(记者权全 通讯员贾新刚)4月18日,经开区《关于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会圆满举行。对西安经开区来说,这一天,值得铭记。
历时1年2个月,大大小小40余次调研、座谈,7次专题会议,访谈人数437人次,8易其稿,这份文件凝结经开区及省市各界人士智慧,其核心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经开区的先行先试优势,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的突出难题,进一步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经开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一个纲领性文件,《意见》形成出台本身,就是一个总结历史经验、对接工作实际、了解各方诉求、统筹智力资源的过程。”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郭学民表示,希望以此为经开区更具体、更深入地推进科技资源统筹,提供系统、科学,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操作指引。
《意见》发布前的1月6日,经开区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联合共建的稀有金属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揭牌。2~4年后,高性能钎焊材料等首批入驻的12个科技项目将在这里产业化,并促进国内外稀有金属行业的科技资源向基地聚集,达产后66亿元左右的预期年产值将展示出科技资源整合的巨大价值。
与此同时,经开区统筹科研院所的另一个支撑性平台,与中科院(陕西分院)联合共建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项目洽谈紧锣密鼓。
深入剖析经开区经济发展的特点,科技资源与实体产业紧密结合,进而实现优化组合,最大化地发挥效益,是其显著的特色,并形成了巨大的优势。
近年来,经开区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突破口,采取系统性措施,促使新材料、航空产品转包等特色产业实现了集聚式发展,并占据行业领先位置,科技资源和要素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兵器245亿元打造“兵器集团第二总部”,中航工业65亿元建设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世界先进锻造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基地,中国北车(601299,股吧)60亿元建设轨道交通及电气研发制造基地,中国电子20亿元建设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生产运营、服务支撑”等功能齐备、具国际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
统筹实践的推进,带来了优势科技资源的加速聚集;要素集聚的强大气场,反过来推动统筹实践迈向纵深。以《意见》发布和西北有色院稀有金属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揭牌为指引,经开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步入水到渠成的良性轨道。
方向
紧扣实体经济:
以市场需求倒逼科研成果转化
面对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大命题,怎样把开发区需要的资源统筹进来?统筹进来后能否保证其成功率和持续性,避免进来一个失败一个的“统筹死结”?
对此,经开区的思路是,以市场需求倒逼科研成果转化。让“统筹”与实体经济的需要结合,与市场导向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结合,尊重并调动实体经济主体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将市场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放在首位,确保统筹和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及方向上的准确性。
时光回溯到2003年,中国加入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该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正是这一年,西部超导材料公司在经开区诞生。“公司设立的初衷,就是希望以超导技术转化后的超导线材产品参与ITER计划。”总经理冯勇说,西部超导始终“面向社会需求,寻找市场空白,专注别人做不了的产品”,并保持每年不低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
紧盯市场、定位高端、超前研发、快速转化,西部超导从成立之初就体现出“龙头”的潜质。2010年底,国际ITER组织代表与西部超导签署了总量约210吨、价值6亿元的超导线供货合同。在中国目前参与最大的世界科技合作项目中,人们看到了“西安元素”。
“"超导"的成功,是专注实体经济需求、紧盯市场导向的成功,是技术研发上蓝海战略的成功,也是科技带头人角色转换的成功!”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贾生林介绍,党工委管委会把西部超导的成功案例作为典型,充分挖掘,全方位渗透,进一步让全区干部和企业从“超导”中汲取经验和借鉴。“统筹,就要统筹这样的资源;做企业,就要做"超导"型企业!”
西部超导的成功,令经开区认识更加坚定。
在每年扶持金额达数亿元的各类科技专项和产业专项计划中,市场前景、创新能力、技术上的比较优势等指标,都被作为重点考察的标准。
在年度企业表彰中,以“经济贡献、科技创新、节能环保”为标尺,创业带头人、科技创新带头人、统筹科技资源带头人、技术创新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各类不同的奖项,无不体现着“激发主体活力,向市场靠拢,向创新靠拢,向转型升级靠拢”的价值导向。
刚刚出台的《意见》,为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和科研院所深度结合,更是把这样的理念具体地浓缩为“四个90%”的目标。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出自企业。
尊重并激活主体作用,以市场需求倒逼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研发,给经开区及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
合容电器从南方大雪灾害中挖掘出国家电网安全领域“融冰”技术的市场空白,冲进国企林立的行业前五;
天力金属从国家火电烟气脱硫改造中觅得商机,104人的小厂产值达10亿;
斯达煤矿在煤矿安全装备升级中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每亩产出逾千万元;
中天科技(600522,股吧)和永华集团分别在片式滤波器和机械密封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
2010和2011年度,经开区共计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2项,其中一等奖4项,连续两年获奖总数居全省各开发区之首;2000年才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的经开区,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128家国家级经开区中也跻身20强,西部名列第一。
破题
构建长效机制:
产业纽带促统筹常态化规模化
对于经开区与西北有色院联合共建稀有金属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很多人都把兴奋的目光聚焦在总投资56亿元、预期年产值66亿元的12个首批入驻项目上。
而郭学民却道出了另一番喜悦:“与单个或几个项目签约的偶然性相比,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更令人期待!它将奠定长效的统筹合作机制,使我们在这一领域科技资源的统筹和成果转化成为常态和必然。”
西北有色院在经开区成果转化的历程已近9年,累计成功转化并产业化的项目14个,总投资40亿元;2011年,已有2家企业产值超10亿元,1家产值接近10亿。而本次签约的项目一次性就达到12个,总投资超过过去9年的总和。
基地将全面共享有色院所属的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中心,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省级“13115”工程钛、锆、表面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9个国家和省级专业机构,包括稀有金属领域成果中试和产业化等关键环节业务向基地的延伸。这也意味着,在稀有金属领域,一个涵盖研发、中试、转化、产业化及公共服务支撑各环节的科技资源统筹及成果转化机制初步成形。
多年探索,经开区深刻体会到,统筹,最管用的是机制,最难突破的还是机制。构建长效机制,成为经开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中务求“破题”的一个关键点。
没有这个机制,“统筹”就更多的表现为点对点、一对一的单个项目洽谈引进,效率不高,持续性不强,有一单没一单形不成规模,项目分散也不利于产业定向有序地集聚发展。
有了这个机制,就能够围绕开发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提升的需要,让统筹成为拥有成果、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自发自觉的行为,让点对点的单个项目引进演变为规模化、常态化的以商“统”商。
为达成这一目标,经开区全方位动员,多层面推进。深入研究国内外产业集聚、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的趋势规律,把握龙头企业和重点院所战略布局的内在需要,充分发挥制造业基地和城市新中心的复合平台优势,以产业规划为纽带和指引,瞄准重点院所、央企和世界名企,寻求各方诉求的结合点,并把合作的重点引向某一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的联合共建上,与相关企业机构一拍即合。
目前,包括西北有色院在内,《意见》中提出的“构建两大科研院所、四大央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三大科技园区”的目标正有条不紊的积极推进。
“这几个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园区的合作对象包括本地科研院校、军工企业、大型央企、国内外知名企业,及归国创业人员等;涉及新材料、兵器科技、高端装备制造、信息及服务外包等产业领域;总投资超过450亿元,到2015年预期经济规模达750亿元。”郭学民表示,一个机制的创新可以催生出多个“点”上的突破,而多点突破,将使经开区统筹科技资源在“面”上形成整体规模和聚集趋势。
发力
破解瓶颈难题:
助力项目逾越中试“死亡谷”
2010年的一次调研中,一个小型科技企业艰难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历程,令经开区人颇受触动这个企业叫中天科技。
早在2002年,西北工业大学田长生教授关于片式LC滤波器的科研成果就已得到世界材料科学界的权威认可,并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
当沿海众多企业向这一科技成果伸出“橄榄枝”时,得益于市科技局和成果持有人对“本地转化”的协力推动,中天科技应运而生。
尽管学术理论已攻克,材料配方已明确,工艺设计也符合批量生产,然而,这项成果的中试、转化及产业化,却历经7年。期间反反复复,技术派与管理派两种文化激烈碰撞,前期投入从350万元骤增到8600万元,企业生存一度面临巨大压力。最终,参数调校、流程控制、性能检测、质量规范、资金运转等一系列“难题”逐一破解。这项以进口替代为目标的科技成果于2009年成功获得市场认可,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天科技的案例,让经开区深切关注到:科技成果“研发-中试-产业化”的三个阶段,就是跨越“有名无利-无名无利-有名有利”的转化过程。前后两个环节都有驱动,惟有“无名无利”又不可或缺的中试环节往往让人“退避三舍”,成为许多科技成果难以逾越的“死亡谷”。
如果能在项目主体最难熬的时候“出现”,在其最困难的时候“出手”,帮他们分担资金压力和投资风险,一定会坚定他们的信心,加快成果转化。经开区据此决策,破解转化瓶颈,从中试开始!
三年来,经开区以自有资金扶持创新项目415项,涉及研发、中试、生产等环节,拨付资金1.1724亿元,“撬动”企业投资189.91亿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852.82亿元;同时,帮助企业申报中省市各类专项1300多项,争取扶持资金超过3.5亿元。
基于六大产业促进平台构建的经开区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近日被工信部授予“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其中,重点服务于中试阶段的新兴产业试验检测平台,统筹高端仪器设备658台(套),总价值5.8亿元,为企业补贴资金580万元,带动新产品开发260项。
“政策扶持资金固然有限,但却表明了我们的态度和导向。那就是,要在全区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全程式促进机制,营造激发创新活力的整体氛围。”郭学民表示。
机制促进、平台支撑、政策引导、企业自觉……在经开区构建的创新平台上,各类科技要素加速流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永电电气IGBT项目获科技部02专项支持,陕汽集团纯电动牵引车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82个项目获省级新产品、185个项目获市级创新产品;起草国际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33项。
记者了解到,在已有各项措施基础上,刚刚出台的《意见》,更进一步强化了统筹向中试延伸的思路。通过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共建中试基地,建设国家级孵化器集群,建立成果持有人激励机制,构建金融保障体系、人才扶持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等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将从各个环节为破解中试难题创造条件。
“作为专注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开发区,让科技成果转化成真金白银,是经开区统筹科技资源、加快成果转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和目标。”郭学民表示,把握正确的统筹方向,构建长效的统筹机制,破解转化的瓶颈难题,抓住了这三个大的层面,就能够使我们需要的科技资源“统”得进来,落得下去,转化有实效,成长能持续,“统筹”就能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真正带来“真金白银”的促进作用。
• 随时随地资金管理 • 一秒资金/持仓查询 • 认证资料快捷上传 • 免密登录账号 • 一键快捷存取款 • 信息即时通知提醒
下载App方法: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